农报眼
以“县级枢纽化、镇级专业化、村级便民化”为导向推进现代农事综合服务中心建设,去年以来,全省已累计投入4.56亿元
截至目前,建成各类农事综合服务中心(网点)104个,覆盖粮油、经济作物、畜牧等全产业链,初步构建起“县—镇—村—片区”四级服务网络
现代农事综合服务中心打通了从种植到销售的各个环节,让小农户也能享受到现代农业的集约化与专业化红利
□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佳
10月23日霜降,成都平原,秋粮归仓时,却遭遇连绵细雨。
但对于金堂县又新镇种粮大户孙成毅而言,却没了往年收割遇雨、粮食霉变的担忧。“我种了400亩水稻,如今田里一收,就有专车运到服务中心进行烘干。”
孙成毅口中的服务中心,是又新镇上月刚刚投用的农事综合服务中心。这里有4台智能化烘干机日夜轰鸣,日烘干粮食达100吨。此外,中心还配备了加工仓储、冷链物流、电商交易及黑山羊检验检疫等核心功能,并为当地农户提供粮食生产“耕、种、管、收、储”的一条龙服务,覆盖当地4个乡镇的15万亩粮田,彻底颠覆了传统农业“看天晒粮”的模式。
这个服务中心,可谓是当地的粮油类综合服务平台,也是近年来四川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缩影。
近日,农业农村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《关于加强现代农事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指导意见》),明确提出要健全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,加强现代农事综合服务中心(区域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)建设。
记者从农业农村厅了解到,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,四川正加快推进全省现代农事综合服务中心建设,助力农业现代化转型。截至目前,全省已建成各类农事综合服务中心(网点)104个,覆盖粮油、经济作物、畜牧等全产业链,初步构建起“县—镇—村”三级服务网络,一批功能完善、带动力强的服务中心已投入使用。
“过去农户‘跑断腿’,现在服务‘送上门’。”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,四川以“县级枢纽化、镇级专业化、村级便民化”为导向推进现代农事综合服务中心建设,既坚持市场导向,又聚焦产业链关键薄弱环节,“去年以来,全省已累计投入4.56亿元用于支持现代农事综合服务中心建设。”该负责人表示,现代农事综合服务中心打通了从种植到销售的各个环节,让过去“单打独斗”的小农户,也能有效衔接现代农业发展“快车道”,享受现代农业的集约化与专业化红利。
“下一步,我们将以六部委《指导意见》为引领,进一步强化政策引导、优化资金投入并加强宣传引导。”该负责人告诉记者,“结合《指导意见》提到的突出带动小农户,补齐经营性服务短板弱项,强化规划引领和多元主体参与等表述,我省将强化政策引导,明确服务标准和目标路径。同时,在资金投入方面进一步聚焦补齐区域服务短板。将推动项目资金向丘陵山区和脱贫地区倾斜。”
另外,为农服务的“最后一公里”要打通,需要广大农户的积极参与。“所以,我们也会积极做好宣传推广,让更多农户了解并接受社会化服务。”该负责人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