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15日中午,合浦县西场镇安乐村的虾塘水光潋滟,埂边的抄网不时起落,传来清脆的水声。养殖户莫祖青正从身旁的虾笼里捞起澳洲蓝龙虾,往塑料盆里倒——虾身通体亮蓝,螯钳上还挂着水草,他随手拎起一只掂了掂。
“你看这澳洲蓝龙虾,3两多重的个头,按收购价都有10多块,比过去强太多了!”莫祖青说话时嗓门亮堂,语气里满是实在的欢喜。
这个与水产打交道20多年的汉子,17岁初中毕业便一头扎进白对虾养殖领域。从跟着长辈摸索的青涩新手,一路积累经验成为村里有名的“老把式”,本以为能稳定发展,可没成想那几年白对虾养殖却陷入困境——不仅病害频发,市场行情更是持续低迷,辛苦养殖却常面临难回本的局面。
2021年,上海投资方来镇上建澳洲蓝龙虾养殖场,这个“新品种”让愁着转型的莫祖青动了心。“听说它好养、价高,我就天天去场里帮着免费干活,管塘口、帮着看育苗,啥活都愿意干。”他笑着说,当时场里老板见他肯学肯钻,将技术倾囊相授,“那一年没白忙活,不光摸清了种虾挑选、水温控制这些门道,连澳洲蓝龙虾喜欢的水质、喂食节奏都摸得透透的。”
2022年,莫祖青咬咬牙正式转型,先拿自家5亩塘试养澳洲蓝龙虾。可刚开始就碰了两道坎:一是外购的澳洲蓝龙虾苗“水土不服”,2公分的小苗成活率只有两三成,3到5公分的大苗成活率也才四五成,损耗大得让他心疼;二是自己尝试孵苗,7斤商品虾才出1斤抱卵虾,成功率低得让人着急。“最愁的就是苗!外采苗应激大、不适应本地水,自己孵又没找对方法,那阵子天天蹲塘边琢磨,觉都睡不踏实。”
凭着20多年的水产经验,他开始一点点调整改进。第一步就把温棚育苗改成了外塘育苗:“温棚里的水是死水,再怎么调都不如外塘的活水自然,澳洲蓝龙虾苗待在里面总蔫蔫的,换到外塘后,水质活了,虾苗立马就有精神了。”到了四五月产卵的季节,他没事就往塘里转,看看澳洲蓝龙虾的状态;见着抱卵的虾,就专门分到浅水区单独养,投喂时还特意加了高蛋白饵料;放苗前,也会把塘里抢食的野杂鱼、螺类等清理干净,“不能让它们影响澳洲蓝龙虾苗生长”。
就这么试了几个月,转机终于来了——澳洲蓝龙虾苗的抱卵率慢慢稳定到60%,自繁的苗因为在原塘长大,适应了水质,成活率直接冲到九成。“自己繁苗后,不光澳洲蓝龙虾苗损耗少了,一亩地综合成本还能省2000到3000元,比外购苗划算太多!”莫祖青说,这“苗难题”总算彻底破解了,第一批自繁的澳洲蓝龙虾长大时,他一天要去塘边看四五次,“就像看着自家小孩长大一样,心里特别踏实!”
自繁自养成功后,他的养殖规模从5亩扩大到50亩,亩产稳定在150至250公斤,还实现了“全年有澳洲蓝龙虾卖”。“现在是上市旺季,塘口收购价在每公斤70元左右;5月份货少的时候,能涨到每公斤120元左右,去年亩产利润在7000元左右。”他笑着算起收益账,最初得自己跑到北海各个水产市场、海鲜档口去推销,挨家挨户跑市场,后来靠老客户口碑和线上推广,批发商隔三差五来拉货,订单量比最初翻了好几倍,销路彻底打开了局面。
自己摸清了门道,莫祖青没忘身边的乡亲。如今村里20多人跟着他学养澳洲蓝龙虾,他不光免费传授种虾选育、苗种培育等核心技术,还帮大家对接销售渠道。安乐村参与养殖的村民越来越多,村里澳洲蓝龙虾养殖面积达到800多亩。澳洲蓝龙虾慢慢成为安乐村的新招牌——这条“蓝色致富路”不再是莫祖青一个人的探索,正变成安乐村乡村振兴的底气,乡亲们的日子也有了更实在的奔头。驻村第一书记黎艾表示,后续会重点对接电商平台拓宽销路,同时推广标准化养殖、协助申领地理标志,为产业持续发展保驾护航。
莫祖青的探索,正是合浦县特色水产养殖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。近年来,合浦县大力发展现代渔业,已形成淡水养殖面积4.26万亩、海水养殖面积28.79万亩的产业规模。2024年,全县水产品总产量达到52万吨,规模与产量均位居广西首位,为引进和推广澳洲蓝龙虾等新品种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。


上一篇: 技术培训助力粮油单产提升
下一篇: “送技上门”解难题,对虾养殖有“良方”